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舰船材料制造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舰船材料制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舰船纸模型蒙皮如何接近无缝?如果补缝需要什么材料?
  2. 现代驱逐舰的钢板多厚?

舰船纸模型蒙皮如何接近无缝?如果补缝需要什么材料?

1.用彩色铅笔或者彩色马克笔将蒙皮边缘涂上与其蒙皮相同的颜色,先简单处理白边。这方法也是处理白边最好的方法。

2.蒙好后检查出蒙皮之间的空隙,或者其他的不满意部分3。打腻子,在用小刀和各种粗细的砂纸打磨

舰船材料制造,舰船的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驱逐舰钢板多厚?

老规矩,先来看图▼。这是一个人民币1元硬币,刚刚我用直尺测得,这枚硬币直径25mm,现代驱逐舰的钢板厚度差不多。因为战争形式的改变,武器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现代驱逐舰已经完全放弃了装甲防护,就算是某些关键部位也只是稍坐防护。因为防护理念的改变,世界主流驱逐舰的钢板仅仅只要用于保证军舰的结构强度,钢板够了反而死重过多,增加油耗,影响军舰机动性。所以现代驱逐舰的钢板都比较薄,厚度在20-30毫米之间,和下面这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形容词来形容驱逐舰——皮薄馅大。这个形容词相当有意思,是用来形容包子饺子的,不过却可以非常完美的概括从19世纪驱逐舰发明至今的几乎所有型号。不要以为二战时期的驱逐舰装甲有多厚,大舰巨炮说的可是重巡和战列舰,或者德国人独树一帜的战列巡洋舰,而不是1000把吨的驱逐舰。在那个年代驱逐舰可不像现在这样是个多面手,放空反潜反舰通通拿手。二战时期的驱逐舰主要是用来护航商船,玩水雷对付潜艇的。一线作战还要靠,皮厚肉也厚的大家伙。

二战时期潜艇刚刚出现不久,技术水平还较低,航行速度普遍在20节左右。为了对付潜艇,驱逐舰的航速是越做越快。以日本著名的岛风级驱逐舰为例。这款驱逐舰在整个二战都非常有名,日本人自己还将其吹嘘为地表最强驱逐舰。这款驱逐舰别的不强,就是跑的快,曾在海试中跑出过40.7节的恐怖航速,都快赶上现代的双体船了。如此高的航速是因为什么?当然是保证发动机性能的同时减重,往死里减,减到装甲扔掉,钢板厚度可以只要20毫米,减到防空的武器都可以扔掉一大半。回到现代驱逐舰。▲这张照片是我国052C级驱逐舰舰桥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钢板出现了大量橘皮现象,似乎随时质量不过关,随时会出现垮塌。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钢板薄。造船业多始终热输入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埋弧自动焊来焊接船体钢板。这种焊接方法溶深巨大,非常适合焊接厚度在20-30毫米的钢板。但同时也因为热输入大,会导致焊接过后钢板变形较大,在经过风吹浪打之后就会出现这种坑坑洼洼的现象。
脆皮

其实,随着人类材料科学的发展,现代的钢材,特别是军工标准的钢材性能已经非常出色。就连要承受剧烈高温和冲击的现代航母甲板厚度也仅仅在50毫米左右,仅仅需要保证船身结构强度的驱逐舰船身钢板20-30毫米其实已经绰绰有余。而且,反舰导弹的出现,装甲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各国都选择了去掉装甲,转而提升驱逐舰的防空反导能力。现代驱逐舰的防护已经从装甲被动防御转为防空系统主动防御,其防护网由三层构成,即远程区域防空导弹,中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系统。在现代计算机作战系统和雷达设备的配合之下,就算是高速突防的反舰导弹驱逐舰都能靠防空系统给打下来,保证自身安全。而且就算是防空系统前两层的防空导弹全部失利,依然还有最后一层近防炮,几千上万发一分钟的射速,配合精准的光电雷达瞄准系统要是还打不掉来袭导弹,那就赶紧跳海吧,还要什么厚钢板。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舰船从诞生之日一步步走来,到一战至二战时期,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主力战舰都曾经是身披厚重的装甲,对于装甲的厚度还是非常重视。这个阶段的军舰钢板厚度依然是抗击炮弹打击的重要手段,例如,二战中的战列舰的舰体装甲厚达400多毫米,这也导致了当时的舰船的排水量很大。仅管舰体***用了厚钢板,并不能避免被击沉的窘境,这是因为舰体钢板厚了军舰本深的重量也增加,吃水加深,储备浮力降低低。吃水深也意味着舰体受到的水的压力也大,一旦舰体出现破裂进水的流量压强也会大。更重要的是军舰钢板厚度大制造和破损时堵漏也困难,厚重的钢板难于修平焊接。虽然军舰的钢板厚了能够抵挡小口径舰炮的打击,但在反舰导弹盛行的今天,这个厚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舰船材料制造,舰船的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舰导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军舰使用厚钢板来强化被击穿的手段,反舰导弹的装药量大的多,厚重的船体钢板一旦被击中,给舰体带来的连带冲击要大于薄钢板,钢板厚也会使爆炸能量扩散消弱困难,进而会使整片舰体产生结构性变形。现代舰船都***用了中薄板,和民用货船比,军舰的钢板要薄很多,通常是2~4厘米左右总厚度,而主体总厚度都不高于2厘米,一艘数千吨级别的驱逐舰舰体80%以上的厚度只有1厘米左右,多数都不超过1厘米。主要部位也是通过加层设计,或是布设装甲进行重点防护,总厚度不超过2~4厘米,单层厚度不超过1~2厘米多点,即便是万吨级别的驱逐舰钢板厚度也不超过2厘米,厚了也没用,还会造成制造加工困难,而且受损后难以修复,抗沉性低。军舰钢板厚度都不厚,2厘米对于驱逐舰来说已经太厚了,到不了这个厚度。现在使用中厚板的民船5~10万吨级别也就是2厘米左右的厚度。



军舰钢板不同于民用货船,民用货船钢板屈服强度要求在250MPa,军舰钢板屈服强度300MPa以上,当然480MPa更好,太高了反而不好,为什么呢?厚度,你的钢板屈服强度再好,厚度就摆这了,能有多强,钢板屈服强度和厚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军舰已经不把舰体钢板屈服强度做为抵抗打击的一个手段了,思想变了。现在主要要求是便于制造,价格要低,强度适中,够用就行了。因为军舰钢板从利用厚度防止打击变成了允许击破,利于吸能,减少对舰体连带冲击,多层防御的结构。目前的军舰都***用了多层设计,其抗打击能力并不比过去的厚重钢板低,而且中薄板的加工,焊接,成型要比厚钢板容易的多。驱逐舰的船体钢板厚度主要部位***用多层吸能设计,***库、机舱等重点部位在内层铺设装甲防护。舰船钢板已经从二战时的用于防御变成了现在的结构型整体防御措施,舰体钢板已经不再做为防御目的,防御交给了舰载武器系统来完成,这是现代舰船和二战时的舰船的防御观念的改变。


既然再加厚舰体钢板也无法抵抗打击,干脆就让你打好了,军舰钢板也不用搞多厚,符合结构强度就可以了,把舰体的防御功能交给了舰载武器,舰体主要做为结构强度来使用,舰体并不能抵挡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的打击,没这个能力。但通过一定强度的钢板加上隔舱式的设计同样能够起到抗打击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储备浮力,这是舰船抗沉性能重要的一点,现在驱逐舰的储备浮力高达100%以上,这也是保障驱逐舰中弹后不容易沉没的重要因素。驱逐舰的钢板厚度虽然薄了,但通过结构组合设计,抗打击能力更强了,特别是被导弹击中后,不会因为钢板太厚而导致吸能力下降,会连带损伤大面积的舰体结构。同时隔舱设计也把反舰导弹的损伤最小化,同时也方便抢修堵漏。。⬇️美国军舰被货船撞伤


舰船材料制造,舰船的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是由于防御思想的改变才使驱逐舰的钢板不但没有继续厚下去。反而是越来越薄了。现代的舰船所面对的武器是以导弹,鱼雷等为主力的兵器,这些武器都具备很高的速度,很强的穿甲能力,靠舰体硬抗是没有用的,而是需要利用舰载武器系统,电子干扰系统,编队联合防御系统,利用体系作战系统进行防御。舰体也是依靠薄皮多层式的隔舱设计进行防御,这也是驱逐舰钢板厚度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厚的原因。⬇️美军舰被***袭击受损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舰船材料制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舰船材料制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