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铜铸造技术哪些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失蜡法铸铜特征?
  2. 青铜铸造是中国哪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生产技术?
  3. 仔细观察司母戊鼎,说说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具有哪些特点?

明代失蜡法铸铜特征?

陶范法铸造青铜器,因工艺的原因,一定会有以下几种痕迹:器壁薄厚不匀,器腹、底、足等部位有铸痕,范与范合拢处的花纹部位有错位现象,耳、足、鉴内残存有红或灰色的范土,很结实,用指甲抠不掉;腹、底部位会有排列较有规律的垫片。

失蜡法铸造的特点是:制作铸模时不需要开模,外模也不用分成数块,空腔厚薄均匀,壁厚最小可以3毫米,铸件的形状很少受到工艺限制,表面有一定的光洁度,它的最大特点是用低熔点材料做“模”,简化了制模的工艺,可以制作任何器形,在铸速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我国三大铸造技术之一。所铸的铜器上没有范痕,也没有垫片的痕迹,耳、足、鉴等处都没有残存的范土,这些都是与陶范法铸造青铜器明显不同

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青铜铸造是中国哪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生产技术?

青铜铸造是中国商朝和西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技术。

青铜器铸造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夏朝商代早期发展至商代中期到西周早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冶铸的极盛时期,制造了大量青铜礼器、兵器、日用器皿、生产工具等。至东周战国时期开始逐渐被铁器取代。

仔细观察司母戊鼎,说说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具有哪些特点?

现称后母戊鼎。

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特点

  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简介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司母戊鼎是商代前期代表作之一,也是至今出土的青铜器之最。特点是:鼎上铭文线条雄健,首尾尖细轻灵,中间粗重端庄,整体虚实结合,结构紧凑,风格朴拙凝重,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艺术。

进入周初,存世的器物增多,金文字数增加,铭文的铸或刻的笔法都比较讲究,风格各异,或粗犷朴素,或庄重秀丽;章法上也遒美灵动,形态万千,或大小互相镶嵌,或中规中矩,但总体风格却是朴拙、雄浑有力。

到周代中后期,金文书法艺术趋于成熟,呈现出一种圆润轻灵的风格;章法布局疏朗、稳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铜铸造技术有哪些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